热门搜索:
SVHC和危险物质REACH测试多少钱
一、 什么是材料学分析
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学分析是指对构成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物质组成的分析。一、 什么是材料学分析
一般意义上的材料学分析是指对构成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物质组成的分析。在应对REACH法规时,材料学分析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高度关注物质通报和危险物质限制要求时,在进行物质的检测前,先通过材料学知识、物质的市场供应信息等途径分析产品中含有某种受控物质的可能性,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降低受控物质识别成本的过程。
二、 为什么要进行材料学分析
1、SVHC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决定了应进行材料学分析
REACH法规规定需要考虑通报要求的高度关注物质现在有15项,但这只是批。按照RAECH法规的规定,至少每2年要公布一批高度关注物质。也就是说,REACH法规要求考虑通报的高度关注物质将越来越多。那么,最后究竟会有多少高度关注物质呢?
其实,前面章节已经介绍过,REACH规定的高度关注物质包括(影响生育)CMR1,2类物质、PBT物质、vPvB物质以及与上述物质的毒性类似、需要同等关注程度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大概有1500种左右。可以想象,一个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SVHC,想要通过产品检测来确定产品中SVHC的存在情况是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
我们再看看REACH法规规定需要限制的危险物质。REACH法规规定的需要限制的危险物质共有52大类,另外,从2009年6月1日后,又有6类物质从76/769/EEC指令中转移到REACH法规中生效。而且,被限制的物质的种类也是会不断增加的。请注意,58类物质,并不是58种物质!特别是REACH附件XVII中规定的第3类物质、*28类、*29类、*30类、*40类及条规定,涉及的物质不会少于1000种,另外还有如第8类多溴联苯、*23类镉及其化合物、*43类偶氮染料、*52类PFOS都是跟物品类产品相关,且包含多中物质的限制要求。这么多的限制物质,不先通过材料学分析进行排查,完全通过检测其识别含量是否**标,也是不可操作的。
2、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企业应进行材料学分析
检测将带来巨额成本。而且,在供应链内不同层次中,对同种材料进行同样的检测,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先进行材料学分析,将排除完全不需要检测即可确定不可能存在的物质。这就大大减少了需要检测的材料,大大减少了材料中需要检测的物质种类。不需要检测的材料和项目,在不同供应链层次中,都不需要检测,将进一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检测费用。
3、有助于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REACH高度关注物质的通报要求以及危险物质的限制要求,完全不依赖检测是无法完成的。检测的风险不在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在于检测过程的策划和实施情况,即对检测过程的控制。需要检测的物质越多,检测过程控制的工作量就会越大,检测过程的管理成本就会越高。另外,这两个要求也不是仅通过检测就能够完成应对的,还会牵涉信息收集、过程控制、变更控制等内容,这些工作的多少,也与需要控制的物质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通过材料学分析,减少需要进行检测的材料和物质,将大大减少物质的控制成本。
4、检测识别并非REACH本意,也不是业界希望的途径
在REACH法规的《物品中物质要求指南文件》中,*35页明确指出:如果其他获得信息的方法失败或过于复杂,进行化学分析以检查/满足REACH物品中物质含量的义务就可能是最后的依靠了。化学分析可能产生非常含糊的结果,可能非常昂贵,因此,不是获取信息的可以选择方式。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在以下方面可能会面临困难:
物品取样:物品可能由不同的部件和材料构成,非常复杂。因此,很难获得一个能代表物品的样品。v
从物品中抽提物质:v
可能在抽提时生成本不存在的物质;s
不能完全抽提出全部物质,比实际的物质量可能要少;s
分析方法:有很多的方法。v
物质可能是多组分物质,而测定时可能只是测出了化合物/化学组分;s
测量可能只是表明存在某些元素(如卤素)或分子量而不是物质;s
如果含有多种不同物质时,可能需要进行多个分析以识别物质,这时,如果不清楚要测定什么物质时,选择测定方法将特别困难;s
在指南文件的*37页,明确建议了识别SVHC的以下流程:
通过从行业出版物、产品标准等收集信息,通过应用物质可能存在于物品中的一般概念(如一种SVHC是气体,那么在许多的物品中都不可能存在),来缩小可能存在与物品中SVHC的范围;v
考虑物品中是否存在可能**过0.1%的SVHC。痕量存在的物质一般不**过此浓度。v
通过供应链获取物质的存在信息。v
作为最后的手段,对可能存在的SVHC进行针对性的检测。v
工业界也普遍认识到,先进行扫描式的材料学分析是识别产品中物质存在的合理步骤。如*四章介绍的电子电气界联合制订的JIG指南文件,直接给出了对电子电气产品扫描式材料学分析的结果。
5、检测机构的能力决定应该先进行材料学分析
如果大家见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就能发现,对于REACH要求控制物质的检测,很多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是通过检测材料中某种元素的存在情况来推知某种受控物质的存在情况。这实际上并不是很科学。
也就是说,检测报告上面报告的结果,并不真正是产品中某种物质存在的真实情况。有些甚至通过简单的材料学分析就可以发现与实际情况明显不一致。
所以,必要时检测不可少,但不要迷信检测。懂检测,才能用好检测这个工具。
6、无良检测机构的检测陷阱
由于广大企业对REACH物质的检测非常陌生,有些检测机构或人员枉顾职业道德,用一些貌似专业的建议欺骗企业,使得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成本。
这关键还是靠企业自己对检测要有所了解。在应对REACH法规时,材料学分析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高度关注物质通报和危险物质限制要求时,在进行物质的检测前,先通过材料学知识、物质的市场供应信息等途径分析产品中含有某种受控物质的可能性,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降低受控物质识别成本的过程。
二、 为什么要进行材料学分析
1、SVHC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决定了应进行材料学分析
REACH法规规定需要考虑通报要求的高度关注物质现在有15项,但这只是批。按照RAECH法规的规定,至少每2年要公布一批高度关注物质。也就是说,REACH法规要求考虑通报的高度关注物质将越来越多。那么,最后究竟会有多少高度关注物质呢?
其实,前面章节已经介绍过,REACH规定的高度关注物质包括CMR1,2类物质、PBT物质、vPvB物质以及与上述物质的毒性类似、需要同等关注程度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大概有1500种左右。可以想象,一个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SVHC,想要通过产品检测来确定产品中SVHC的存在情况是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
我们再看看REACH法规规定需要限制的危险物质。REACH法规规定的需要限制的危险物质共有52大类,另外,从2009年6月1日后,又有6类物质从76/769/EEC指令中转移到REACH法规中生效。而且,被限制的物质的种类也是会不断增加的。请注意,58类物质,并不是58种物质!特别是REACH附件XVII中规定的第3类物质、*28类、*29类、*30类、*40类及条规定,涉及的物质不会少于1000种,另外还有如第8类多溴联苯、*23类镉及其化合物、*43类偶氮染料、*52类PFOS都是跟物品类产品相关,且包含多中物质的限制要求。这么多的限制物质,不先通过材料学分析进行排查,完全通过检测其识别含量是否**标,也是不可操作的。
2、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企业应进行材料学分析
检测将带来巨额成本。而且,在供应链内不同层次中,对同种材料进行同样的检测,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先进行材料学分析,将排除完全不需要检测即可确定不可能存在的物质。这就大大减少了需要检测的材料,大大减少了材料中需要检测的物质种类。不需要检测的材料和项目,在不同供应链层次中,都不需要检测,将进一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检测费用。
3、有助于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REACH高度关注物质的通报要求以及危险物质的限制要求,完全不依赖检测是无法完成的。检测的风险不在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在于检测过程的策划和实施情况,即对检测过程的控制。需要检测的物质越多,检测过程控制的工作量就会越大,检测过程的管理成本就会越高。另外,这两个要求也不是仅通过检测就能够完成应对的,还会牵涉信息收集、过程控制、变更控制等内容,这些工作的多少,也与需要控制的物质的数量有密切关系。
通过材料学分析,减少需要进行检测的材料和物质,将大大减少物质的控制成本。
4、检测识别并非REACH本意,也不是业界希望的途径
在REACH法规的《物品中物质要求指南文件》中,*35页明确指出:如果其他获得信息的方法失败或过于复杂,进行化学分析以检查/满足REACH物品中物质含量的义务就可能是最后的依靠了。化学分析可能产生非常含糊的结果,可能非常昂贵,因此,不是获取信息的可以选择方式。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在以下方面可能会面临困难:
物品取样:物品可能由不同的部件和材料构成,非常复杂。因此,很难获得一个能代表物品的样品。v
从物品中抽提物质:v
可能在抽提时生成本不存在的物质;s
不能完全抽提出全部物质,比实际的物质量可能要少;s
分析方法:有很多的方法。v
物质可能是多组分物质,而测定时可能只是测出了化合物/化学组分;s
测量可能只是表明存在某些元素(如卤素)或分子量而不是物质;s
如果含有多种不同物质时,可能需要进行多个分析以识别物质,这时,如果不清楚要测定什么物质时,选择测定方法将特别困难;s
在指南文件的*37页,明确建议了识别SVHC的以下流程:
通过从行业出版物、产品标准等收集信息,通过应用物质可能存在于物品中的一般概念(如一种SVHC是气体,那么在许多的物品中都不可能存在),来缩小可能存在与物品中SVHC的范围;v
考虑物品中是否存在可能**过0.1%的SVHC。痕量存在的物质一般不**过此浓度。v
通过供应链获取物质的存在信息。v
作为最后的手段,对可能存在的SVHC进行针对性的检测。v
工业界也普遍认识到,先进行扫描式的材料学分析是识别产品中物质存在的合理步骤。如*四章介绍的电子电气界联合制订的JIG指南文件,直接给出了对电子电气产品扫描式材料学分析的结果。
5、检测机构的能力决定应该先进行材料学分析
如果大家见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就能发现,对于REACH要求控制物质的检测,很多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是通过检测材料中某种元素的存在情况来推知某种受控物质的存在情况。这实际上并不是很科学。